實驗室總面積1487.28平方米:其中本科教學實驗室為805.5 m2,團隊用房229.83 m2,教授用房86.15 m2 ,教師用房365.80 m2 。
我院本科教學實驗室按建築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三個一級學科分設:建築學實驗室、城鄉規劃實驗室、風景園林設計與模拟實驗室。建築學實驗室下設建築物理實驗室、建築模型實驗室、建築材料與構造實驗室、建築攝影實驗室、和建築測繪實驗室;城鄉規劃實驗室有數字城鄉建築與地理信息系統(GIS)實驗室一個分室、風景園林設計與模拟實驗室無分室。
學院現有儀器設備(單價≥1500元)350 台件,設備總值400餘萬元(含科研)。
采取多台套、分批次開展小組本科實驗教學。
1、數字城鄉建築與地理信息系統(GIS)實驗室(120.8平方米)
擁有數字城鄉建築虛拟仿真系統、大型專業背投影機、圖形工作站、3D顯示系統,人機交互仿真系統,GIS等多種專業繪圖軟件,可進行建築及城鄉規劃的虛拟仿真,支持日常建築設計、城鄉規劃設計方案的表達、演示和推敲。
利用設備進行方案讨論
專業投影機等實驗設備
2、建築物理實驗室(217.5平方米)
有太陽輻射檢測系統、三參數日照儀、自動氣象站、聲級計、照度亮度計、風速儀、黑球溫度儀、溫濕度記錄儀、溫度熱流計等。
分組實驗空間
建築物理實驗室
3、建築模型實驗室(174.8平方米)
具有激光雕刻機、3D打印機、小型電動工具等設備,可以進行ABS闆材、木材、金屬等材料的加工。
分組制作模型
建築模型實驗實驗示範教學
4、建築測繪實驗室(46.8平方米)
有激光測距儀、全站儀、無人機、3D激光掃描儀等設備,可以進行古建築、城鄉規劃、風景園林方向的現場測繪,分析。
全站儀
測距儀、皮尺
5、建築材料與構造實驗室(150平方米)
展示各種建築材料、樓地面、天花、牆面、台階、玻璃幕牆等構造節點的做法。擁有200餘件示教模型。
内牆面材料、天花吊頂構造等
建築材料與構造實驗室等
6、風景園林設計與模拟實驗室(72.2平方米) 可以開展風景園林景觀方向的模型展示、認識、模拟與設計。
7、科研團隊實驗室
結合專業特點,立足廣東,緊扣時代,服務地方的科學理念,我院科研平台建設迅速,現有廣州市人民政府-太阳成集团tyc234cc城市研究中心、廣東省城鄉更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更新專業委員會的挂靠單位,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廣州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等。
1)嶺南曆史文化村鎮研究中心
地點:1号樓502
主持:朱雪梅教授
長期緻力于嶺南城市與村鎮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利用的教學和實踐研究工作。開展文化遺産的田野調查與保護實踐工作,在嶺南文化遺産保護、廣東曆史村鎮特色保護與利用、傳統村落價值評估、曆史街區保護與複興、曆史建築保護與更新利用、名鎮名村建設和新民居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優異成績,赢得業界和地方的廣泛好評。
2)低碳生态城鄉規劃建設研究中心
主持:蔡雲楠教授
地點:1号樓503
長期緻力于建築與城市生态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在國内較早建立生态城市規劃的理論與技術方法體系。
倡導“綠道”理念,研究提出了“區域綠道”的概念和規劃理念。建立規劃與建設方法體系,榮獲3項國際大獎;
主持制定了國内第一部綠道的技術标準《珠三角區域綠道基準技術規定》、第一部管理标準《珠三角區域綠道管理規定》;
出版了《綠道規劃——理念标準實踐》學術專著;全面推動建成了珠三角1600公裡的“區域綠道”;
珠三角區域綠道榮獲2011年“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和2012年聯合國人居署“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廣州市綠道建設榮獲由聯合國區域發展中心可持續交通委員會授予的“2011年世界可持續交通大獎”。
課外科技活動
課外時間開放實驗室,鼓勵學生走進實驗室,利用現有以及新增的實驗儀器開展實驗教學課程和學生創新實踐項目,為學生創新行動提供活動空間。充分利用實驗室,與學院團委共同開展大學生實驗技能競賽等各項工作,為學生的科技創新和專業競賽等活動創造條件。
挑戰杯大賽成果實現曆史性突破,榮獲第十三屆全國“挑戰杯” 二等獎和交叉創新獎兩項大獎的作品,成為全國唯一的建築類專業本科生獲獎團隊!
學生搭建比賽
科技活動
光影空間模型體驗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