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英文名: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學院辦學特色:夯實基礎、啟迪悟性、激發創新
學院網址:http:/
學院網址二維碼:
學院招生咨詢電話:020-37627805
學院專業設置:建築學專業、城鄉規劃專業(含國土空間規劃創新班)和風景園林專業,均為5年制。
一、學院介紹
太阳成集团tyc234cc涵蓋建築學、城鄉規劃學與風景園林學3個一級學科,設有建築學、城鄉規劃和風景園林三個本科專業,另開設城鄉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創新班)。其中,建築學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是省級重點專業與特色專業;城鄉規劃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是省級特色專業。建築學專業、城鄉規劃專業分别通過全國高等學校專業本科教育評估,建築學專業畢業生授予建築學學士學位。
學院目前擁有建築學一級學科學術學位碩士點、城鄉規劃學一級學科學術學位碩士點、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碩士點、人工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碩士點(建築與城市規劃方向)。學院重視國際化發展,采用3+2的方式與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聯合培養本科生,畢業生同時授予雙方學位。
學院在編教職工89人,包括百人計劃、青年百人計劃在内的各類人才。為各專業授課的教授(教授級高工)9人,副教授(高級建築師)26人,講師(建築師)48人,具有博士學位35人,具有碩士學位16人。學院擁有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一流課程3門和精品課程4門,并建立4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聘請包括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高層次人才、基地總建築師、規劃師等在内的一批國内外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崗位。
學院教學科研機構有建築系、城鄉規劃系、風景園林系、實驗中心、建築設計研究院、遺産保護與城市更新研究所、低碳生态城鄉建設研究中心、景觀規劃與生态修複研究中心。實驗中心下設建築物理、建築模型、建築攝影、建築材料與構造、建築測繪、數字虛拟城市建築、風景園林設計與模拟及亞熱帶景觀園8個分室,現有儀器設備總值約950餘萬元。建築設計研究院成立于1981年,是高校成立較早的設計院之一,具有建築工程甲級和城鄉規劃編制甲級資質,近幾年完成過百項大中型項目,多個項目獲國家級、省級優秀設計獎。學院成立城市更新委員會、建築學專業科普基地2個國家級平台,擁有廣東省綠色城鄉規劃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城市更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州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研究基地及廣州市政府-太阳成集团tyc234cc城市研究中心等省、市級科研平台。遺産保護與城市更新研究所已開展大量的文化遺産普查、測繪研究,特别是在傳統村落和曆史街區保護利用方面取得多項成就。低碳生态城鄉建設研究中心在生态規劃、城市設計、生态修複等方面開展理論探索和實踐,完成多項科研項目和國家、省市重點項目的規劃工作。學院科研團隊多次獲得國家、省部級獎項,在社會内獲得普遍好評,産生較大影響。
二、專業介紹
1.建築學
(1)這個專業學什麼?
建築學是研究建築及其環境的綜合性學科,旨在總結人類建築活動的經驗,以指導建築設計創作和建造活動,營造出優美的建築與環境。其學習内容包括工程技術和人文藝術兩個方面,兼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和美學等多種學科專業的知識特征。通過本科五年系列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具備較好的工程學、社會學、美學、環境行為與心理學等方面的自然科學及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掌握建築設計原理、建築設計理論與方法、建築設計表達、建築曆史與理論、建築與行為、城市設計等知識方法,在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建築技術等方面知識進行分類訓練,最終具備較強的建築創新思維和專業設計能力。
(2)這個專業發展前景如何?
建築學一直屬于熱門專業,發展前景仍然非常廣闊。一方面我國一線城市建設量巨大,二三線城市和鄉鎮建設仍然在迅猛發展,這些都給建築行業提供了發展空間,需要大量建築學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城市現有老舊建築的更新改造是城市更新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建築專業畢業生也有了更廣闊的施展舞台。同時,建築學專業文理融通的特點,五年的專業學習為學生提供了全面的素質培養,畢業生從事與建築相關的各類工作均能受到普遍适應和廣泛歡迎。
(3)這個專業有何廣工大特色?
在學校“與廣東崛起共成長,為廣東發展作貢獻”的辦學理念指導下,秉承60餘年的辦學曆史,基于廣東地域文化背景,确立了“夯實基礎、注重過程、結合實踐、激發創新、突出特色”的辦學思想。通過夯實基礎,注重過程,培養學生具有紮實基礎的學習能力,以适應廣東城鄉建設不斷變化的需求。同時,在與實踐融合的條件下,激發學生創新和國際視野,培養既有實踐能力,又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創新性複合型人才。
本專業課程“建築設計(4)”獲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和省級課程思政改革示範課程、“建築與城鄉曆史文化遺産保護”、“建築類專業社會實踐工作坊”被評為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建築史”被評為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走進嶺南古村落”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視頻課程,建築設計課程群教學團隊和多源融合建築學在線課程群教學團隊獲批省級教學團隊。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3項,校級教學成果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共6項。學生的專業水平和設計能力穩步上升,多次獲得國家、省校級設計競賽獎勵。
(4)這個專業在國内或省内的地位如何?
建築學專業有60餘年的辦學曆史,是廣東省較早開辦建築學專業的高校之一,畢業的校友遍布全省建築設計行業的重要崗位,目前建築學專業獲批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廣東省重點專業、特色專業,辦學水平在省内位于前列。同時,本專業是國内第50所通過全國高等院校建築學專業教育評估的院校,畢業生授予建築學學士學位。近年在學校建設廣東省高水平大學的帶動下,以省、校級建築設計教學團隊為基礎,專業辦學水平獲得大幅提升。
(5)這個專業的就業情況如何?
本專業就業情況良好,近年來就業率接近100%,畢業生90%以上集中在珠三角地區就業,就業質量高,主要就業單位為建築設計機構,包括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廣州市設計院、華陽國際設計有限公司等各類知名企業事業單位。
同時,畢業生考研率一直位居學校各專業考研率前列,考取清華大學、南京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著名院校。此外,每年均有不少畢業生遠赴美國、英國、香港如哈佛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建築聯盟學院(AA)、香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境外著名高校留學深造。
(6)我的專業,我代言
建築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是理想照進現實的結果。建築學是一種從設計到建造來實現物質空間以滿足人類在個體和集體層面存在的基本需求的藝術和技術,而建築的功能、外觀、内部的設計關系到人類在生理、心理上的體驗,甚至關系到社會、曆史文脈、經濟背景層面。建築學的學習除了能提高個人審美能力、思維邏輯外,還能讓我們走進空間去親身體驗、去感受這個世界。因此,學習建築學,我們會秉承着一種以人為本的精神,在設計時站在未來使用者的角度,在城市環境和自然環境層面上營造多感官的舒适、健康、多元的生活環境,這就要求我們能夠多了解時代趨勢、了解經濟、了解社會需求,了解一些藝術流派,創造一些空間體驗、視覺體驗等等,進而了解自己所處的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建築學作為中國基建相關的重要專業,它仍然對我們了解國家社會發展、人文曆史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2016級建築學1班 陳幸)
近百年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率先打破日本學者關于“中國古代沒有唐代木結構建築”的斷言,勇挑中國建築複興使命;十年前,我懵懂立志:學習中國建築,傳承中華文化。
追溯建築曆史的過程好比弓箭往後拉,拉得越遠,研究得越深,才能走得更遠。本科期間,我開始關注到建築曆史研究和建築設計之間的關系,嘗試探讨結合中國傳統建築營造理念的本土化設計;同時,對預防性保護理論、城市曆史景觀(HUL)方法、數字化技術與曆史文化遺産保護都有一定涉獵。希望在未來能将研究運用于實踐,為中華文化的傳承盡自己的綿薄之力。(2017級建築學2班 梁桓潇)
聯系人:廖新為 聯系電話:(020)37627520 郵箱ggliaoxw@163.com
2.城鄉規劃(含國土空間規劃創新班)
(1)這個專業學什麼?
城鄉規劃專業屬工科專業。現代城鄉規劃學科是以城鄉建成環境為研究對象,以城鄉土地利用和城市物質空間規劃為學科的核心,結合城鄉發展政策、城鄉規劃理論、城鄉建設管理等社會性問題所形成的綜合研究内容。城鄉規劃本身具有複雜性、綜合性與實踐性特點,涉及不同的價值基礎,兼容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和人文藝術科學的理論内容與技術方法。
為培養适應新時期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需求的國土空間規劃專業人才,2022年城鄉規劃專業增設國土空間規劃創新班,圍繞“五級三類四體系”的國土空間規劃内容,采取理、工、文相融合的實踐化、應用型培養體系,配套具有國土空間規劃特色的專屬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
本專業學習前半段是建築類專業通識課程與專業基礎課程,後半段是城鄉規劃專業拓展課程。國土空間規劃創新班知識基礎涉及多學科,特别加強國土規劃、資源環境等領域的理論與技能學習。
專業核心課程有:城鄉規劃原理、城市生态與環境保護、城市建設史、城市道路與交通規劃、詳細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區域國土空間規劃、城市設計、城鄉規劃管理與行政法規等。主要實踐環節有:美術實習、認識實習、規劃師業務實習、畢業實習等。
(2)這個專業發展前景如何?
城鄉規劃專業的發展前景可觀。一方面,我國正處在新型城鎮化穩步深化階段,許多城市都需要進行城市新區開發、舊城改造、配套環境和景觀建設。城鄉統籌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新農村建設等都離不開城鄉規劃人才;另一方面,城鄉規劃正向着空間規劃轉變,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是黨和國家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加快推進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我國注冊城鄉規劃師的需求空間非常巨大,許多政府管理部門、設計院和房地産公司都規定重要崗位必需配備注冊城鄉規劃師。
(3)這個專業有何廣工大特色?
圍繞培養主軸,構建平台、形成體系。課程體系最終構建三個平台,即由專業基礎教學組群+專業課程融通教學組群組成的“課程平台”“師生聯動創新教育平台”“校企協同實踐平台”。以設計基礎、建築設計、規劃設計、城市設計、畢業設計為軸線,形成三大平台圍繞核心設計課的特色課程體系。
強化課程組群,夯實基礎、交叉融合。加強低年級公共基礎和專業基礎的平台課程建設。高年級在專業課程融通教學平台中,以規劃設計類課程為主軸,融合城鄉社會經濟類、建築與土木工程類、景觀環境工程類等相關知識領域的内容,使綜合性的專業知識得到融會貫通。
依托創新平台,師生聯動、教學共進。針對城鄉規劃專業設計能力培養強調創新性的特點,建立“師生聯動創新教育平台”。
依托實踐平台,校企協同、開放拓展。學院充分整合利用社會資源,建立“校企聯合實踐平台”。
(4)這個專業在國内或省内的地位如何?
城鄉規劃專業為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具有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本專業為五年制,我校從1994年開辦,是廣東省較早開辦本科城鄉規劃專業的高校,在國内省内排名較高,本專業在2019年通過全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專業本科教育複評。截止2021年6月,全國僅有54所院校通過城鄉規劃專業本科教育評估。2021年城鄉規劃專業入選軟科最好學科排名全國第32名。
(5)這個專業的就業情況如何?
畢業生就業後首年年薪一般在8-12萬元左右。畢業後,一部分畢業生進入各級規劃建築設計院,如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等從事城鄉規劃設計、城市設計、區域項目規劃設計及研究等工作。一部分畢業生進入房地産企業,如萬科地産、保利地産、富力地産等大型房地産公司工作。一部分畢業生考取公務員,在各級規劃管理部門,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等從事經濟發展規劃、區域規劃、城市開發及城鄉規劃管理等工作。另有一部分畢業生通過努力考取國内外的碩士研究生,如英國卡迪夫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城鄉規劃專業近三年的就業率保持在100%。
(6)我的專業,我代言
城鄉規劃學是一個非常有情懷的專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楊保軍先生說:規劃師團隊有自己的理想和使命,從規劃專業誕生初期,他們就更關注長遠發展、全局的問題,關注公共利益、弱勢群體和公平問題。
城鄉規劃是一個包容性很強、延展性很強的專業,具有極廣泛的内涵、無時無刻的新鮮感,你可以盡管去熱愛,因為在這裡你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點,或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或嚴謹的邏輯思維,或娴熟的軟件操作,你總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内發光發熱。隻要你願意,每天都可以接觸新的東西,擴展新的領域,當然這是由城市的複雜性和規劃的綜合性所決定的。
城鄉規劃專業的學習過程中,有非常多的外出調研的機會,能感受到不同形态的城市空間、接觸到不同的人群。能讓你以更專業的視角去領略城市多彩的風景,感受多元的城市文化。(2016級城鄉規劃1班 呂佩儀)
城鄉規劃是一門自古就有的學問,研究範圍包括城市的未來發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城市各項工程建設等。規劃成果是一定時期内城市發展的藍圖,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依據以及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運行三個階段管理的龍頭。
城市規劃是一門要求了解較多社會科學的理工類學科,由于研究針對的“城市”是一個具有極強社會特征的對象,因此,雖然研究成果大部分以圖紙形式表達,卻比其他工程類學科需要更多的社會科學知識。經合理布局的城市以及鄉村空間既要滿足美學要求、技術要求,更要符合經濟、政治等社會要求。城鄉規劃專業使我們逐步在實踐中學會綜合、優化地運用與城市相關的衆多文、理知識,尋找城市空間布置的更佳方式。
随着城鄉統籌發展思路的鋪開,我國城市化進程将加快步伐。一個城市能否規劃得當,關系着城市的發展與穩定布局。随着互聯網的普及和公衆參與熱情的提升,規劃者開始從幕後走到前台,規劃學科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受人注目。(2016級城鄉規劃1班 邝穎琦)
城鄉規劃是指引城鄉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學科,旨在規劃美好的城鄉人居環境,創造人類安居生活的未來。這是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學科,從建築到景觀,從地理到交通,從經濟到社會,從曆史到文化,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城鄉規劃專業五年的學習,不僅僅是專業技能的培養,也是思維的訓練與思想的升華,更是社會責任意識的塑造。既讓人有精益求精的專業精神,也讓人有“大庇天下寒士”的人文情懷。全局觀、前瞻性、邏輯性、創新意識、美學修養、團隊協作精神……都會成為城鄉規劃學子們人生中的寶貴财富。
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許能讓城市和鄉村的居民擁有更美好的生活,讓城市和鄉村朝着更美好的目标前進,這或許就是每一位喜歡城鄉規劃的人最簡單而純粹的快樂。我們不是在繪制圖紙,而是在描繪藍圖,我們不是在切割空間,而是在營造社會。(2017級城鄉規劃1班 張戴洛)
聯系人:葛潤南 聯系電話:(020)37627523 郵箱: gerunnan@gdut.edu.cn
3.風景園林
(1)這個專業學什麼?
風景園林專業屬于工學門類建築類本科專業之一,專業的主幹學科是風景園林學,是一門綜合運用科學與藝術的手段,研究、規劃、設計、管理自然和建成環境的應用型學科,以營造健康優美的人居環境為目标。主要學習專業導論、建築設計(1、2)、中外園林史、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原理、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1、2、3)、園林植物學、植物景觀規劃與設計、生态學基礎、風景園林工程、風景園林遺産保護與管理等專業核心課程,同時也參加一些專業實習,包括美術實習、認識實習、建築測繪實習、設計院實習和畢業實習等。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能夠成為具有紮實理論基礎和寬廣專業知識的高素質創新應用型人才。
(2)這個專業發展前景如何?
風景園林專業發展前景良好。黨的十九大報告将建設生态文明上升到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的高度,首次把美麗中國建設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建設的重要目标。風景園林作為有生命的綠色基礎設施,構成了生态文明的空間載體,在建設美麗中國進程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核心學科,風景園林學提供了一個橋接自然與人文過程的綜合視角,能夠有效将生态系統受損修複與經濟恢複、在地文化傳承與發展等有機結合,是一個更加綜合的生态修複行動領域。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風景園林事業第一線的從業人員中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僅占很小的比例,具備綜合的規劃設計與生态修複的人才相對更少,迫切需要培養一大批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3)這個專業有何廣工大特色?
我校風景園林專業依托地域景觀特色及深厚的建築學工科背景,實行“2+3”五年制工科培養模式。統籌粵港澳大灣區排頭兵的區位優勢和學校強工科的多學科交叉優勢,形成專業教育與地方發展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特色。1)對接新工科建設目标,組建了 “研究型+工程實踐型”的産學研融通型教學團隊;2)建立了“實踐-教學-競賽-科研-應用”螺旋閉環式的教研組織機制,實現全方位育人;3)創新“主體内核+生态理論課程群+生态實踐課題群”課程群體系,以政産學研用多途徑參與生态文明轉型實踐為抓手,獲取教學内容及教學方法改革的源泉和動力,實現專業教育與地方發展深度融合。還重視創新創業教育訓練,重視科研與教學的結合,強調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性。
(4)這個專業在國内或省内的地位如何?
我校是廣東省5所開設風景園林工學本科專業的院校之一,具備專業碩士招生資格,擁有較強的工科教育背景和基礎,全省排名前列。我校建築學和城鄉規劃學兩個本科專業均通過了本科專業評估,風景園林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能夠充分發揮這兩個學科的優勢。
(5)這個專業的就業情況如何?
本專業就業情況良好,近三年就業率接近100%。專業學生大部分來源于廣東,服務于廣東,自專業成立以來已向省内規劃設計相關企業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受到用人單位一緻好評。學生畢業後,能夠從事城鄉規劃、城鄉綠化、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旅遊規劃、生态修複和風景園林維護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一部分學生進入如廣州普邦園林股份有限公司、棕榈設計有限公司、廣州怡境景觀設計有限公司等行業内知名企業。一部分學生考取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研究生,繼續深造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香港大學等境外世界知名學府以及國内中科院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中國美術學院知名高校。
(6)我的專業,我代言
風景園林是一門鍊接人與自然的學科,促使我們去思考與動植物之間的關系,人本身的空間需求,創造人與動植物和諧共存的公共空間,這就要求我們學會從多學科去思考問題,如社會學、環境學等。同時,作為風景園林學子,其教學地點不單單局限于教學樓内的傳統教室,更多會到周邊的傳統園林、公園、廣場乃至建築内的屋頂花園去學習,從中感受其設計情感、設計意圖,了解人與動植物的空間、行為需求等。也正是戶外學習能夠更好的拓展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文化素養以及培養邏輯能力等。風景園林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雖不及其他學科成熟,但極具特色,讓人們能夠從人的視角轉變到從生态視角思考問題,為解決社會生态問題提供有力的幫助。(2017級風景園林1班 曾靖怡)
風景園林是一門協調人、建築與自然的學科,他古老而年輕,連接着過去、現在與未來。無論何時,風景園林一直都在表達着人們對美好人居環境的追求、用心靈與自然溝通的願望。
風景園林又是浪漫的,我們在進行園林設計時,常常融入詩情畫意去營造理想中的意境,理性和感性結合,使筆下生花、設計有情懷溫度。
經過四年的學習,我明白了我們專業肩負的重任,如今國家大力推進生态文明建設,倡導可持續發展,我們也能在此實現自身與風景園林設計的價值。大家越來越重視公共環境的健康衛生,對于公共景觀空間所帶來的視覺美觀享受、環境生态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我們這一代風景園林師還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規劃設計的價值随着社會經濟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隻會越來越重要。
未來,希望我能在更加深入地學習專業知識,提升能力,努力成為一名有思想的風景園林師,實踐風景園林設計的價值。為建設祖國的綠水青山貢獻青春和力量!(2018級風景園林1班 何志賢)
聯系人:馬源 聯系電話:(020)37628552 郵箱: wennama07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