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太阳成集团tyc234cc太阳成集团tyc234cc!

所在位置: 首頁 > 人才培養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廖開懷

2018-09-12 作者: 浏覽數:



廖開懷  博士,教授,副院長

所屬學院:太阳成集团tyc234cc太阳成集团tyc234cc

導師類别碩士生導師            

科研方向:邊界與城市空間治理、城市更新、粵港融合

聯系方式:kaihuai121@126.com


 個人簡介:德國基爾大學人文地理學博士,太阳成集团tyc234cc“青年百人計劃”A類引進人才,教授,碩士生導師,副院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更新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研究中心負責人。

主要緻力于邊界與城市空間治理、城市更新、粵港融合研究。緊扣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構建“尺度-要素-技術”三位一體的空間治理研究框架。在治理尺度方面,研究從“區域-城市-社區”多空間尺度的治理理論與模式,特别是關注城市更新治理、粵港跨界融合進程與治理模式等内容;在治理要素方面,研究産業、人口、用地、生态和鄉村等多維度多要素的治理内容與方法。在治理技術方面,依托手機信令、POI等地理空間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研究從尺度到要素的智慧空間治理關鍵技術。

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科技部高端外國專家引進計劃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廣州市科技創新計劃、廣州市建設國家級科技思想庫項目、廣州市社科聯智庫項目等科研項目。曾獲德國自然科學基金會(DFG)和國家留學基金委(CSC)的留學資助。具有豐富的項目實踐經驗,先後主持和參與完成包括《廣東省“三舊”改造政策發展研究》《廣東省城市更新發展戰略》《廣東省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技術規範研究》《廣東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廣東省生态安全格局規劃及政策研究》《廣東海洋經濟地圖》等省市級規劃項目20多項。

在《Urban Studies》《Urban Geography》《Applied Geography》《城市發展研究》《國際城市規劃》《上海城市規劃》等國内外學術期刊累計發表論文40多篇,出版專著2部,編著4部。獲廣東省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三等獎2項,表揚獎1項,省級教學二等獎1項,政府咨詢報告獲省領導批示1項。

 通訊地址:廣州市越秀區東風東路729号太阳成集团tyc234cc太阳成集团tyc234cc4-302


 

青百博士後招生領域:

專業要求:城鄉規劃、人文地理學、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等專業博士。

待遇:青百博士後分A+、A、B三類。提供具有競争力的薪酬,在站成果突出者,最高可達55萬元/年(含五險一金單位部分),具體以入職時簽訂的聘用協議為準。鼓勵和支持博士後申請各類博士後人才項目,獲得資助者,除享受原薪酬外,同時差額疊加人才項目資助經費。提供博士後公寓,在站成果突出、出站考核優秀者,可按學校相關人才引進程序,擇優留校(學校每年預留專項指标)。

學術要求:申請人應在近三年内獲得博士學位或應屆博士,品學兼優,身心健康,年齡在35周歲以下。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本學科公開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篇以上(高水平學術論文特指中文核心期刊或SSCI/SCI期刊論文);或以第一作者在本學科公開發表本學科TOP期刊/高被引/熱點研究論文1篇以上。有興趣者請發個人簡曆和科研計劃到(kaihuai121@126.com)郵箱。


碩士研究生學科招生領域

學術型碩士學位:(0833)城鄉規劃學;

專業型碩士學位:(0853)城鄉規劃、(0862)風景園林、(085906)人工環境工程。歡迎計算機、GIS、地理科學、人文地理、城鄉規劃等本科生報考。


教育背景

2013--2016年就讀于德國基爾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2007--2009年就讀于中山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2003--2007年就讀于江西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工作經曆

2017年3月至今  太阳成集团tyc234cc太阳成集团tyc234cc

2009年-2016年,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


主要榮譽

[1] 廣東省生态安全格局規劃及政策研究,2017年廣東省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城市規劃類三等獎。

[2] 揭陽市揭東區玉窖鎮總體規劃(2012-2030),2017年廣東省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村鎮規劃類三等獎。

[3] 廣州恩甯路永慶坊片區微改造實施評估,2017年廣東省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城市規劃類表揚獎。

[4]  2016年國際政治地理學前沿學術論壇 “最佳英文報告”獎(由世界地理聯合會及中國地理學會共同頒發)

[5] 指導學生獲獎:無“界”之境,相居而“融”——邊界視角下港人在穗居住融合調查 2018年中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教育年會社會綜合實踐報告課程作業評優佳作獎,第一指導老師。


學術兼職: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更新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地理學會會員;

中國城市規劃協會會員;

廣東首批國土空間規劃專家庫專家;

廣東省三舊改造協會專家庫專家;

廣東省省級工業遺産評定專家庫專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廣東省科技計劃、深圳市技術攻關面上項目等項目評審專家;



代表性學術論文:

[1] Liao, Kaihuai, Rainer Wehrhahn, and Werner Breitung. Urban planners and the production of gated communities in China: a structure-agency approach. Urban Studies 2019, 56(13) 2635–2653.

[2] Liao, Kaihuai, Werner Breitung, and Rainer Wehrhahn. Debordering and rebordering in the residential borderlands of suburban Guangzhou. Urban Geography,2018,39(07)1092-1112.

[3] Li, Z., Chen, X., Ye, Y., Wang, F., Liao, Kaihuai*., & Wang, C. (2024). The impact of digital economy on industrial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at the city level in China: Gravity movement trajectories and driving mechanisms.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 33, 103511.

[4] Tianlan Fu, Kaihuai Liao*, Jialiang Chen, Yunnan Cai,Divergent multiple actor-driven path creation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emerging digital economy industry in Guangzhou City, China,Applied Geography, 169,2024,103341

[5] Liao, Kaihuai, Wenyan Huang, Changjian Wang, Rong Wu, and Yang Hu.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Features and Impact Factors of Urban Expansion in Underdeveloped Cities: A Case Study of Nanchang, China[J]. Land, 2022, 11(10): 1799

[6] Kaihuai Liao, Peiyi Lv, Shixiang Wei and Tianlan Fu. A Scientometric Review of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Research: A CiteSpace-Based Visualization[J]. Sustainability, 2023, 15(1): 448.

[7] Peng Zang, Hualong Qiu, Haifan Zhang, Kaihan Chen, Fei Xian,Jianghui Mi, Hongxu Guo, Yanan Qiu and Kaihuai Liao*The built environment’s nonlinear effects on the elderly’s propensity to walk[J].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23, 11: 15.

[8]廖開懷,李勁青,黃炀.城市更新助推超特大城市生産性服務業發展的治理策略探讨——以廣州市為例[J].上海城市規劃,2023,(01):68-75.(人大複印資料轉載索引論文)

[9]廖開懷,劉利雄,朱雪梅,喬穩穩.曆史文化街區微改造與活化利用的策略研究——以廣州市為例.城市發展研究,2022,29(05):1-7.

[10]廖開懷,陳姝卉.廣東省市際邊界城鎮發展的空間類型劃分.熱帶地理,2022,42(03):431-443.

[11]廖開懷;符藍;Breitung Werner;蔡雲楠;譚肖紅,邊界融合理論視角下的同城化研究———以廣佛為例,城市發展研究,2021.7(28)123-131.

[12]廖開懷;何金廖;蔡雲楠;Werner Breitung.,國外政治地理學邊界理論研究進展與評述,世界地理研究,2020,29(2):264-274.

[13]廖開懷,蔡雲楠,重塑街區道路公共性——巴塞羅那“大街區”規劃的理念、實踐和啟示,國際城市規劃,2018,33(3),98-104.

[14]廖開懷,蔡雲楠,近十年來國外城市更新研究進展,城市發展研究,2017,24(10), 27-34.

[15]林曉潔,王長建,汪菲,陳靜,廖開懷,羅皓,盧敏儀.香港能源消費碳排放的演變趨勢及其影響因素[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21):231-238.

[16]劉達,廖開懷.創新驅動城市群協同發展:《中國城市群的創新格局與路徑》導讀[J].上海城市規劃,2023,(06):158-161.

[17]廖開懷,李立勳,張虹鷗,全球化背景下廣州城市文化消費空間重構——以星巴克為例.熱帶地理,2012,32(2),160-166.

[18]廖開懷,魏士翔,符天藍,謝滌湘,關于加快推進廣州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的建議,廣州研究内參,2023.38.(294)

專著著作:

[1] Kaihuai Liao, (2016): Debordering and Rebordering Processes in Suburban Guangzhou, China. Kieler Geographische Schriften, Band 128, Kiel 2016.

[2] 廖開懷,中國城市居住邊界區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21.

[3] 參編.廣東海洋經濟地圖,廣州:廣東省地圖出版社,2012。(國内首部海洋經濟地圖)

[4] 參編.中國城市更新發展報告:2016-2017,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7.

[5] 參編.中國城市更新發展報告:2018-2019,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9.


專利軟著:

[1] 廖開懷,符藍等.2018,同城化融合定量分析系統V1.0.1. 2018.08.02

[2] 廖開懷,陳姝卉等.2019,基于新聞詞頻的廣佛同城化融合發展測度分析系統V1.0.0. 2019.07.02

科研項目

1.2020.01-2023.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結構-能動視角下城市居住空間邊界融合進程及其機制研究——以廣州市為例(41971196),在研,主持。

2.2017.01-2019.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城市邊界化、去邊界化與重邊界化進程與機理研究——以廣州市為例(41601170),在研,主持。

3.2019.09-2020.03,科技部2019年度高端外國專家引進計劃項目(G20190230027);已結題,主持。

4.2021.01-2023.12,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在粵香港居民的居住融合特征與機制研究(2021A1515012247),已結題,主持。

5.2023.07-2024.07,廣州市社科規劃智庫課題:廣州加快轉變超大城市發展方式研究(2023GZZK08),在研,主持。

6.2018.03-2022.03, 廣州市科技創新計劃項目:基于集合理論的廣佛同城化進程模拟與影響因子研究(201804010258),已結題,主持。

7.2020.05-2020.11,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廣州市建設國家級科技思想庫研究課題專項,廣州市城市更新助推生産性服務業發展的精細化治理策略與政策研究(SXK20200201027),已結題,主持。

8.2018.08-2019.12,廣州市“羊城青年學人”項目: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在穗香港居民與本地居民的居住融合研究—以祈福新邨和順德碧桂園為例(18QNXR61),已結題,主持。

9.2017.03-2022.03,太阳成集团tyc234cc“青年百人計劃”科研啟動基金,基于集合理論的邊界整合研究——以廣佛邊界為例,已結題,主持。

10.2022.01-2022.12. 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廣東研究院咨詢研究項目,廣東省城市更新發展戰略,已結題,專題負責人。

橫向項目:

1.2024.04-2024.12,廣東省三舊改造政策評估研究,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主持)。

2.2022.12-2023.06,廣東省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技術規範研究,廣東省土地開發整治中心(專題負責人)

3.2021.08-2021.12,大灣區城市“三舊改造”項目及房企舊改競争力評價指數研究(主持),南方日報社

4.2021.12-2022.12,全國房屋建築和市政設施調查數據在線巡檢項目,廣東省建築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持)。

5.2017.09-2018.05,廣州微改造與曆史文化街區的活化利用研究;(項目技術負責人),廣州市政策研究室。

6.2018.03-2018.11,2018年度廣州市城市更新發展報告;(專題負責人)

7.2017.03-2017.11,廣州恩甯路永慶片區微改造實施評估研究;(主要參與)

8.2012.02-2012.12, 廣東省海洋經濟地圖集編制;(主要參與)

9.2009.01-2009.12,廣東省主體功能區規劃;(主要參與)

10.2012.01-2013.05,廣東省生态安全格局規劃及政策研究;(主要參與)

11.2012.11-2013.02, 揭陽市揭東區玉窖鎮總體規劃(2012-2030);(主要參與)


教學活動主講區域規劃、城市規劃原理、控制性詳細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導論、科技論文寫作、畢業設計等課程。




上一頁:何韶穎

下一頁:劉旭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