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舉辦《校友開講啦!》就業指導教育活動
為全面落實學院“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要求,深入挖掘校内外各類育人資源,建強育人工作隊伍,搭建育人平台載體,努力實現有效資源向育人環節聚集,我院大力引入校友資源,分期分類分主題開展6期《校友開講啦!》活動,分别邀請廣州市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第三建築設計院院長白帆,廣東天元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曉聰,廣州市睿合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黃天穎,廣州寶賢華瀚建築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規劃總監李楊,廣州市思翰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黃世文,格羅甯根大學博士潘澤強到校與學生交流。
潘澤強博士表示,讀研是進入研究的起點,要保持探索;要關注熱點但不能盲從,尋找足夠具體的研究方向作為自己研究的切口。他建議考研要保持專注,提高效率;學習與自身學科背景最貼切的人,盡力地模仿并成為他;與靠譜、有毅力的考研者共同備考,調動情緒,相互監督。

圖:第一期《校友開講啦!》
黃天穎董事分析了不同時期的城鄉規劃專業教學,她表示:在課本上學到的是基本的定義,不能控制最終建出的項目。城市設計是一種技術手段,我們需要預判未來的發展,讓我們建設的所有東西符合社會生活的各個需求。畢業後進入社會,成功沒有捷徑,大多數人大部分時間都在摸着石頭過河,然後迷茫找到希望,最後到達螺旋上升階段。不妨把這個過程當成一種學習,建築類專業本就是老人家行業,年輕人要有一顆堅定的心,遵循社會發展的規律,敢想、敢拼、敢于面對各種曲折。

圖:第二期《校友開講啦!》
白帆院長從學術訓練、學術平台、知識創新和論文撰寫等四個方面分析了研究生教育對個人邏輯思維鍛煉、意志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當前,社會迫切需要大量的全面複合型人才,他鼓勵同學們在校期間注重溝通能力、表達能力、擔當意識、反省意識的培養和鍛煉,正确面對學習生活中困難和挫折,增強自我抗挫折能力。他介紹說,在廣州市設計院第三建築設計院工作的校友共有24人,三院院長、副院長都是我院的校友。廣工校友工作紮實、态度認真、能吃苦、出成績,得到了全院員工的一緻肯定。

圖:第三期《校友開講啦!》
黃世文總監提到設計要結合當地各方因素,才能攀爬到真正的設計高峰。而這些因素,則需要涉獵廣泛的基礎知識來支撐。他勉勵同學們“多去走走多去看看”,将所見所覽轉化為我們的知識與靈感,客觀理性地認識到美,“多去看看也是一種廣泛涉獵知識以及實踐學習的方式”。“讓自己的作品與環境發生交流與聯系在設計中尤為關鍵”,我們要“動态地找尋靈感”,“一個好設計往往誕生于人與環境的交流與共鳴”。

圖:第四期《校友開講啦!》
張曉聰總經理從未來的不确定性與确定性展開,提到兩個“确定”——雙碳導向與數字化。他結合自身經曆闡述數字化轉型對建築行業帶來的影響,談及BIM“終身負責制”與技術創新應用等。他鼓勵同學們以多重視角看待未來的建築類專業,進行全域的組合分析,他提到:“我們在學校裡學的更多是基礎學科的東西,是各位應該在未來擁有的基礎能力,而未來的建築學專業可能會與其他專業産生聯系與共鳴。”講座中播放了睿住天元風語築元宇宙數字藝術館投标作品展示視頻,他介紹道:“團隊共六人,其中四人來自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取得了全國前20名的佳績。” 以此勉勵同學們勇于創新、敢于突破。

圖:第五期《校友開講啦!》
李楊總監分享了規劃設計快題技能。他表示,設計的根本意義在于把不協調的事物變得協調,而這一觀念在城市設計中的體現,便是将我們所想要表達的所有内容變得和諧與統一。他提出“尺度”概念:“我們做設計,如果不考究尺度的真實性從而失真的話,那所作的設計也必然存在問題,尺度一旦不準,即使設計的構想再好,其實都是很難去落實的。”以“三根支柱”為喻,闡明身為一名優秀的城市設計從業人員所需的品質。“第一根支柱是愛社會,設計是以人為本的,在設計的同時不能忽視公衆的利益。第二根支柱是愛自己,尊重自己,才更有能力不斷地去精進,去鍛煉,去變得更強。最後一根支柱是愛自然,我們隻有熱愛自然,才會擁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從而發現設計精髓的所在。”

圖:第六期《校友開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