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學校黨委書記胡欽太教授以《增強青年的志氣、骨氣、底氣》為題,在東風路校區2号樓314講授2022年春季學期“思政第一課”。
胡欽太回顧了不同時代的青年在百年黨史中的作用,指出百年黨史就是中國青年志氣、骨氣、底氣的淬煉史。在二十世紀初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青年人發出了“青年之惑”:怎樣才能救中國。當他們認識到馬克思主義能夠救中國後,勇做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探索者,就毅然投身到改造中國的“青年之為”中,千千萬萬青年人前赴後繼的奮鬥終于赢得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在建設年代,青年勇做新中國建設的奮進者。青年投身保家衛國的朝鮮戰争、邊疆開墾行動,勇于向科學進軍,他們撐起了民族不屈的脊梁。在改革開放時代,青年人以實際行動參與了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在偉大複興的新時代,青年沖在突破“卡脖子”重大項目的第一線,為國家掌握科技自主權貢獻力量。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青年人再次站在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彰顯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胡欽太分析了當代青年适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突飛猛進、國際力量對比呈現新态勢、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當代青年身處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時代,中華民族走過了“雄關漫道真如鐵”的昨天,正在經曆“人間正道是滄桑”的今天,和即将走進“長風破浪會有時”的明天。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正在對青年提出新期待,青年學生要堅守與高揚青年的志氣、骨氣、底氣。
胡欽太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重要論述,指出廣大青年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始終堅定理想信念,着力錘煉高尚品格,不斷增長能力才幹,永遠保持奮鬥精神,勇于投身創新創造,勇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生力軍,奏響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并從三個方面對學生提出希望,增強青年的志氣、骨氣、底氣,一是砥砺志氣,志氣是青年之“根”。青年有志氣,就是要樹立堅定信仰和遠大理想,心中裝着人民。二是淬煉骨氣,骨氣是青年之“魂”。青年有骨氣,就是要明辨是非,有民族氣節,做國家脊梁。三是強固底氣,底氣是青年之“源”。青年有底氣,就是為實現人生價值而不懈奮鬥的精神動力,是跨過一個個“婁山關”“臘子口”的力量源泉。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胡欽太建議青年大學生要理性思考,科學認識時代特征,主動融入時代;要堅守初心,科學規劃學習與生活;要對标時代,找尋自身短闆,全方位自我賦能;要加強“四史”學習、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堅持勤奮學習、不斷創新創造、堅持知行合一做好每一件事。
在自由交流環節,胡欽太就同學們關心的“1+2+3”攀撐計劃、職業發展等問題進行悉心解答。
胡欽太在授課中,運用生動的故事、鮮活的案例、形象的語言,旁征博引,語重心長,以曆史的視角,诠釋了中國青年志氣、骨氣、底氣的核心要義、時代要求,寄語廣工學子要乘新時代春風,彙集做中國人的泱泱“三氣”,始終咬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志氣不放,強化逐夢、追夢、圓夢永續奮鬥的骨氣不松,築牢直挂雲帆濟滄海的底氣不瀉,把青春奮鬥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以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