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太阳成集团tyc234cc太阳成集团tyc234cc!

所在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首頁

教育部“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調研成果交流會暨粵港澳大灣區遺産保育創新論壇在我校順利舉行

2021-12-20 作者: 浏覽數:

2021年12月18日,教育部“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産遊徑調研項目交流會暨粵港澳大灣區遺産保育創新論壇在太阳成集团tyc234cc香港都會大學同步舉行。出席交流會的嘉賓有學校黨委常委、副校級幹部張學理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教授級高工呂傳廷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産咨詢委員會主席教授麥勁生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教授邝志良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保育課程講師仰光遺産信托基金客席顧問陳振國博士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與設計系助理教授張嘯虎博士、澳門城市大學國際旅遊與管理學院助理教授段夏蕾博士佛山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工李漢飛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土地開發中心代表、廣梅産業園規劃和環保局支部書記劉偉東粵海置地文化運營總監徐轶婧、綠恒生态旅遊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宇德我校港澳台辦公室主任黃蓉太阳成集团tyc234cc黨委書記鐘兆明、院長蔡雲楠、副院長江海燕。來自香港都會大學澳門城市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深圳大學、廣州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和我校6000名師生以線上線下方式參加活動我校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蔡雲楠教授主持。

學校黨委常委、副校級幹部張學理緻辭。他代表學校向本次會議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參與活動的高校師生付出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并對活動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希望大家赓續紅色血脈,發揚時代楷模”在東深供水工程的建設中展現出來的敢于挑戰、不怕犧牲的優良傳統,努力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做出貢獻;二是希望廣工大師生在學校“1+2+3”攀撐計劃學科提升工程中主動作為、奮力拼搏,加速推動學校建成“雙一流”高校推進與粵港澳大灣區在人才培養、創新創業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三是希望廣大學子在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深度合作交融中,要厚植國情懷,立志成為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自己的青春在奮鬥與奉獻中綻放絢麗光彩

随後,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産咨詢委員會主席麥勁生教授緻辭回顧了粵港澳大灣區在非物質文化遺産方面具體合作,指出大灣區“非遺”之間的聯系從來都是一體緊密,近年來粵港澳地區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深入,雖然暫時受疫情影響,但大灣區的人文交流前景仍是值得期待的。

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邝志良教授代表香港都會大學對組委會表示感謝,對此次調研交流活動為文化遺産保育研習積累寶貴經驗表示肯定。表示此次活動不僅僅是對項目開展以來的總結,更是進一步合作研究的新開始

調研成果交流會環節中,香港都會大學2020級學生向君以深圳南頭古城為例研究了曆史文化遺産活化中的社區參與2020級學生羅豔玲女士以香港客家麒麟為例研究了麒麟的曆史與近現代由麒麟文化繁衍的舞蹈等,通過列舉粵港各地同有的舞麒麟風俗闡述了大灣區緊密的聯系。太阳成集团tyc234cc2020級研究生宋天昊及2018級城鄉規劃本科專業五位同學以廣鋼為例研分析工業遺産活化的價值内涵及公衆的認知。太阳成集团tyc234cc2019級城鄉規劃本科專業嚴梓忻、謝安莉分享了對粵劇傳承的青年友好化探索,展示出對粵劇在大灣區跨齡代、跨地域傳承的思考

粵港澳大灣區遺産保育創新論壇環節,與會專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香港都會大學校友、綠恒生态旅遊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宇德先生以業界專家的視角分享了三個創新保育漁民文化的案例:發揮漁民文化特色發展漁業及其合作培訓以及珍珠業的傳統與創新。粵海置地文化運營總監徐轶婧女士介紹了工業遺産活化項目運營經驗與挑戰,以深圳金威啤酒廠為例,闡述即地制造的概念,指出文化産業培育與價值重生對工業遺産傳承發展極為重要。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呂傳廷教授在讨論中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有生命力的,人類智慧創造出物質文明,物質載體反哺人類發展。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保育課程講師、仰光遺産信托基金客席顧問陳振國博士就非遺項目中,如何找到經濟效益與文化傳承的平衡點提出自己的看法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與設計系助理教授張嘯虎博士以“數字敦煌”為例,表達了文化遺産保育可借助增強現實等高科技手段以豐富其形式、提升其價值澳門城市大學國際旅遊與管理學院助理教授段夏蕾博士以澳門學者身份也表達了對文化遺産旅遊的重視,同時希望能和大灣區夥伴有更緊密的跨地域串聯合作。佛山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漢飛表示,非遺的挖掘、保育、活化應從大灣區整體層面着手,納入相通的文旅體系

參與論壇讨論的嘉賓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等灣區城市為例,就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結合、數碼孿生等議題以跨學科視角展開精彩對談,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産創新提供了很多靈感

至此,教育部“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調研成果交流會暨粵港澳大灣區遺産保育創新論壇圓滿落幕。該交流項目由我校與香港都會大學共同完成緻力于将分布于廣東省内的43條文化遊徑,與香港、澳門的文化元素深度融合,構建“一體同源”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格局。兩校的項目團隊在過去的半年多的時間裡采取“線下各自調研線上共同交流”的工作模式,開展了教學研讨、課堂協作、實地調研等豐富的活動,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為加深穗港學界、業界對大灣區人文交流和文化遺産保護的研究與實踐提供了一個高水平的學術平台,為推進人文灣區建設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