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項目來源 |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立項年份 |
經費 |
(萬元) |
1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文化轉向下的城市更新模式、機制與影響研究——以廣州為例 |
謝滌湘 |
2012 |
60 |
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嶺南地區舊城更新中社區街市建築密度适宜性研究 |
黃健文 |
2013 |
25 |
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基于熱舒适與良好光環境的濕熱地區農村住宅模式研究 |
高雲飛 |
2013 |
28 |
4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城市蔓延與鄉村景觀生态安全互動機制研究:以廣州為例 |
範建紅 |
2013 |
24 |
5 |
廣東省科技廳 |
廣州房建大廈綠色節能技術集成示範 |
朱雪梅 |
2013 |
30 |
6 |
廣東省哲學社科基金 |
粵北傳統村落特色與保護研究 |
朱雪梅 |
2012 |
4 |
7 |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
廣州舊城區碳排放特征、影響機制及低碳城市更新 |
朱雪梅 |
2012 |
6 |
8 |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
城市更新背景下文化旅遊的發展模式、機制與策略研究——以廣州為例 |
謝滌湘 |
2011 |
7 |
9 |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
宗教信仰場所與嶺南傳統城市形态互動關系研究 |
何韶穎 |
2011 |
7 |
10 |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
城市公共設施服務水平的社會公平性動态變化研究 |
江海燕 |
2010 |
7 |
11 |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
基于城鄉統籌理念下的大都市地區農村轉型規劃研究 |
張 宏 |
2010 |
5.5 |
12 |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
廣東曆史橋梁的保護方法研究 |
李緒洪 |
2010 |
0.3 |
13 |
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濕熱地區農村住宅自然通風策略研究 |
高雲飛 |
2010 |
2 |
14 |
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城市公共交通公平的定量評價與公平規劃研究――以廣州為例 |
江海燕 |
2011 |
3 |
15 |
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基于城市形态的嶺南傳統宗教信仰場所保護研究 |
何韶穎 |
2011 |
2 |
16 |
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基于遙感影像的城市蔓延與鄉村景觀生态安全互動機制研究:以廣州為例 |
範建紅 |
2012 |
2 |
17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
舊村改造中公平與效率并重的對策研究--以廣東為例 |
張俊傑 |
2011 |
10 |
18 |
廣東省住建廳 |
廣東曆史村鎮特色保護和利用研究研究 |
朱雪梅 |
2011 |
15 |
19 |
廣東省住建廳 |
廣東省舊村莊改造對策研究 |
張俊傑 |
2010 |
3 |
20 |
廣東省教育廳育苗工程 |
綠色視野下當代文化建築的文化表述研究 |
海 佳 |
2013 |
3 |
21 |
廣東省教育廳社科基金 |
彰顯嶺南特色的城市文化空間構建研究——以廣州為例 |
馬 源 |
2012 |
1.5 |
22 |
廣東省教育廳社科基金 |
面向城中村改造的廣州外來低收入人群保障住房規劃政策研究 |
範建紅 |
2012 |
1.5 |
23 |
廣東省教育廳社科基金 |
城鄉統籌下的新型農民培養模式與創新機制研究——以珠江三角洲為例 |
範建紅 |
2011 |
2 |
24 |
廣東省亞熱帶建築技術公共實驗室 |
《廣州亞運城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實踐》編制 |
高雲飛 |
2011 |
5 |
25 |
廣州社科基金 |
廣州農村節約集約建設用地的對策研究 |
張俊傑 |
2011 |
2 |
26 |
廣州市建設委員會 |
光導管照明應用設計指南與圖集 |
王宇飛 |
2013 |
22.5 |
27 |
中山市建設局 |
太陽能與建築一體化研究 |
王宇飛 |
2010 |
9.8 |
28 |
太阳成集团tyc234cc博士啟動 |
韓國曆史性景觀保護研究及其借鑒 |
馬源 |
2011 |
2 |
29 |
太阳成集团tyc234cc博士啟動 |
基于人性尺度回歸的大學城廣工大校園環境提升設計策略研究 |
黃健文 |
2012 |
2 |
30 |
校青年基金 |
國内外溫泉旅遊度假區建設指标與政策研究 |
張家睿 |
2011 |
0.3 |
31 |
校青年基金 |
基于場景的藝術品展覽建築空間設計研究 |
胡晔旻 |
2011 |
0.3 |
32 |
校青年基金 |
廣州市舊工業廠區再利用規劃研究 |
葉文樂 |
2010 |
1 |
33 |
校青年基金 |
廣州會展建築設計研究——構建綠色會展建築 |
陳佳琪 |
2010 |
1 |
34 |
校青年基金 |
社區商業設計研究 |
葉建平 |
201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