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曆史文化發展傳承”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我省建設文化強省的戰略部署,打造“中國南粵古驿道文化之旅品牌,我院積極組織師生參加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教育廳、文化廳、體育局、旅遊局聯合舉辦的”中國南粵古驿道首屆文化創意大賽”。經過兩個多月的準備工作,11月18日在汕頭澄海樟林古港開展了汕頭站的文創大賽。本次大賽由汕頭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廣東省“三師”專業志願者委員會、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承辦。此站文創大賽以“穿越世界記憶時空,尋找先輩過番足迹”為主題,參賽高校在調研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充分挖掘作為汕頭“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文化底蘊,研究梳理南粵古驿道曆史文脈,加強線性文化遺産保護,提高文化品牌知名度,是本次文創賽事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站大賽規模宏大,共收集到中山大學、廣州美術學院、太阳成集团tyc234cc、華南農業大學、仲恺農業工程學院、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廣州大學、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省輕工業高級技工學校、廣東财經大學華商學院、汕頭大學等16家高校共計75個系列共計134項方案。系列中共有生活用品、文具、繪畫作品、品牌包裝設計、家居等100餘項,實體搭建、民宿設計、景觀小品設計、茶室設計、公共設施規劃設計、志願者服務驿站設計、兒童遊樂設施設計等規劃設計19項,AR、VR等高科技産品4項。
此次大賽廣工建院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長,提交了兩個搭建作品《穿越記憶之門——牽憶》和《穿· 憶·時》。《穿越記憶之門——牽憶》采用實體搭建,《穿·憶·時》采用模型制作。在我院林韶明老師帶領下,我校師生團隊在澄海樟林古港以及錫慶堂内經過三天三夜的緊鑼密鼓地布展。展示當天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給予南粵古驿道文化創意大賽汕頭澄海站極大重視。省體育局局長、副局長、汕頭市委書記、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省政協常委、省政府參事室參事員、省檔案局副局、省“三師”專業志願者委員會主任、省博物館助理館長以及泰國澄海同鄉會永遠榮譽顧問、著名僑批專家等莅臨現場參觀指導。領導對廣工團隊的評價是:“廣工今次搭建有新意注入”。
作品1:《穿越記憶之門——牽憶》
南粵古驿道文創大賽系列活動總策劃、總指導:朱雪梅
學生團隊:紀藝绮 陳曉燕 趙伊晴 伍峥玮 龔浩榮 陳梓钿 李桐吉 梁桓潇 鄭培鑫
指導老師:林韶明
該作品構思來源于潮汕人“下南洋”的這段曆史。被歲月與記憶所模糊而虛化的潮汕、東南亞(泰國)建築的形象分立在二頭,代表相隔的兩地。中間是抽屜造型構成的“記憶之門”(每個抽屜都藏着一段故事,當抽屜拉開時,記憶就浮現出來,抽屜面闆貼着“僑批“的影印圖片來彰顯記憶之門這一主題),記憶之門二邊是相隔對望的木棧台,一邊高一邊低,高的是一個“紅頭船”意象,向着低處的對岸駛去,低處眺望高處的故鄉。頂棚用竹杆穿起二岸,用鋼絲懸吊“僑批”,一封封傳向二岸,象征“絲絲縷縷的思念與相依”。本次作品偏向主題性與叙事性,希望通過一個廊架式的構築物(可供人休憩)傳遞一個“僑批”的故事,從而喚起後人對先輩們這段艱苦歲月的緬懷。
在樟林古港開展實體搭建的《穿越記憶之門——牽憶》完工後,同學們巧妙借用“牽憶”進行合影留念,其中一張則是借用“紅頭船”:學生分成兩部分,分别站在相隔對望的木棧台上,高處“紅頭船”上的人向低處岸上的人伸手,寓意“僑批”。渴望相握的伸手照片之上的照片是用東南亞(泰國)建築的“窗戶”取景,之下的照片是以與“紅頭船”相連的被歲月與記憶所模糊而虛化的潮汕建築來作為拍攝背景,象征這相隔兩地對望的親人們“絲絲縷縷的思念與相依”。
作品2:《穿.憶.時》
南粵古驿道文創大賽系列活動總策劃、總指導:朱雪梅
學生團隊:鄭繼斌 黃源添 鄭培鑫 曾沂裡
指導老師:林韶明
這個搭建的主體元素提取于汕頭西堤公園的主要景觀牆體,以竹子圍合圓弧作為呼應,扇形平台取自于汕頭老市區中心至西堤的扇形平面。此構築物由一圓形主體和一個串通廊道組成,廊道寓意汕頭的曆史發展之路,兩側竹子高低起伏寓意跋山涉水,而在行人穿越廊道時,能感受到時光變遷,而在構築物中大大小小的反映汕頭僑鄉文化和曆史發展的展闆更能勾起人們心中的追憶和冥想。
(撰稿:陳曉燕 審稿:林韶明、周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