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十九大部署,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廣東省政協主席王榮親自點題要求省政協人資環境委員會開展“農村建築形态如何體現嶺南特色”專題調研。根據嶺南地區的地域特征和民系分布特點,農村建築可分為廣府、客家、潮汕、雷州四種類型,按照省政協的工作部署要求,太阳成集团tyc234cc承擔并負責潮汕特色鄉村新建住宅指引編制工作。
學校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由廣東省政協常委、科教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太阳成集团tyc234cc黨委書記、校長陳新進行工作統籌,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朱雪梅為工作小組組長,教師海佳、黃健文、杜與德等師生組成工作小組,工作将分為前期調研、方案設計、村民意見征詢、提交政協議案四個階段展開。
今年9月,在實地調研和前期積累的基礎上,工作小組認真系統地編制完成了《傳承潮汕傳統、探索新式民居——潮汕傳統建築特色梳理與新鄉村民居建設指引》初步方案,闡明了潮汕傳統民居特色元素“提煉與轉化”的三個關鍵對象,即總體布局特點、建築單體形态、民居細部要素,并據此提出了建築面積分别為80平方米、120平方米、150平方米三種類型的潮汕新民居單體戶型及戶型組合方案。其中,工作小組按照人多地少現狀、生活生産兼容、适老功能需求等中肯意見,對方案進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特别是對潮汕傳統民居細部要素特色進行了詳細的梳理與歸納,以有效實現傳統特色的提煉與轉化。
10月18至19日,在省政協的組織下,朱雪梅院長率領工作小組帶着初步方案設計成果,跟随省政協調研組前往汕頭市澄海區,深入鄉間、走村串戶,傾聽鄉親們的意見和心聲。調研組在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的陪同下,先後前往汕頭市澄海區東裡鎮樟林古港和隆都鎮前美村兩個各具特色、面臨不同問題的鄉村展開針對性調研。通過召開村幹部、村民座談會,詳細介紹方案成果,深入聆聽潮汕傳統建築的材料與工藝、傳統民俗,以及宅基地建設中的訴求,收集了村幹部、村民們對設計方案的意見和建議。為了更廣泛收集民意,工作小組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對設計方案進行問卷調查,請鄉親們掃二維碼以便現場征集意見,達到了很好的推廣和宣傳效果。
19日上午隆都鎮前美村的村民座談會上,在聽取朱雪梅院長的方案成果介紹和村幹部、村民代表意見後,與會人員開展了熱烈的讨論交流。交流中,省政協常委、九三學社省委會主委、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張少康認為,引導農村建築形态體現嶺南特色,對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意義重大。他指出農村人居環境一方面在于挖掘曆史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在于展示包括房屋、水體、道路、田野和綠化的五種美的形象,相比于後四種形象,房屋建設特别是民房建設作為形象核心尤為關鍵,現階段全省已全面啟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既有資金投入也有政策支持,但切勿再讓民房建設失去引導無序建設。
此次活動政府與高校聯手,進一步提升了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助力潮汕文化傳承,助推嶺南鄉村振興。省政協對學校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衷心感謝,并對下一階段的工作制定了實施計劃。村民對政協和高校為鄉村建設所做的工作深表謝意,亦希望工作小組能在未來建設指導中發揮更大作用。

張少康廳長帶領省政協調研組在調研現場會聆聽村民心聲

朱雪梅院長在東裡鎮樟林古港向村民彙報方案

隆都鎮前美村村民向省政協調研組反饋意見

工作小組在隆都鎮永甯寨進行調研

工作小組向當地村民了解地方傳統音樂器具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