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2021年4月6日,我院黨員和積極分子代表赴楊匏安故居(楊家祠)開展了“走讀羊城學黨史,增信力行再出發”第九棒接力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增強革命傳統教育,提升黨性修養。學院團委書記劉悅老師、黨建組織員袁曉聰老師和輔導員張夢迪老師一同參加了此次學習教育活動。
學習教育活動在同學們黨史自學自講的“第一視角”中開啟。城鄉規劃學黨支部黨員、學校“十佳大學生”邝穎绮同學作為現場紅色講解員,帶領大家循着楊匏安曾經的足迹感受革命峥嵘歲月。“楊匏安,1896年11月出生于廣東省香山縣南屏鎮北山村,是中共早期的革命家、理論家,廣東最早的一批共産黨員之一......”,在邝穎绮同學的講解下,大家認識到楊匏安同志是中國共産黨早期優秀的理論家和傑出的革命家,是華南地區傳播馬克思主義第一人。楊家祠雖然地方不大,但卻是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産黨的重要活動場所和據點,為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和黨員幹部的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
駐足在“紅色據點楊家祠”展廳,邝穎绮同學立足于本專業古建築修複的知識給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微黨課。楊家祠是2019年通過古建築保護修繕并挖掘其中蘊含的紅色革命故事後,作為這個城市的紅色精神的一部分重新回到大衆視野中。因此,邝穎绮同學提出,作為建築學類的學生,我們不僅僅要掌握在建築上所采用的修複還原技術,更應該關注和傳承古建築的文脈與精神。楊家祠所傳承的正是這樣一種文脈與精神:在國力積弱的年代,先烈們緻力于喚醒民族覺悟,為了民族獨立而犧牲;而在今天中華民族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我們為了民族崛起而奮鬥。我們雖與先烈們處在不同的時空,有着不同的任務,卻承載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相同的精神與信念。我們學習古建築保護,不應該忘卻我們身上肩負的專業使命,那就是留住城市記憶,保護革命遺産文物,體現我們這代人的擔當和忠誠。
微黨課結束後,參加學習教育活動黨員們在莊嚴的黨旗前重溫入黨誓詞,同學們還結合楊家祠的環境特點,開展了唱紅歌和紅色手繪活動。
本次主題活動立足于學院的專業特點,透過紅色建築背後的革命叙事來理解黨史曆程,增強了黨員利用專業服務國家與社會建設的政治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突出了廣工建築學生在“黨史學習視角下的專業使命與當擔”。

城鄉規劃學黨支部黨員、學校“十佳大學生”邝穎绮同學以“第一視角”帶領大家學習黨史

邝穎绮同學立足于本專業古建築修複的知識給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微黨課

參加學習教育活動黨員們在莊嚴的黨旗前重溫入黨誓詞

同學們前往楊匏安烈士曾經戰鬥過的地方開展紅色手繪活動

“走讀羊城學黨史,增信力行再出發”第九棒接力活動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