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午餐會》第四期:學院副院長江海燕教授與學生齊思科研
為了引導學院中低年級學生了解科研本質,正确看待科研能力與職業發展的協同效力,從而盡早樹立正确的學習研究态度,錘煉理性的行業辯知能力,進行開放多元的職業選擇,3月30日中午,學院副院長江海燕教授和同學們一起在學生社區築享空間進行院長午餐會活動,本次活動由悅心職業指導工作室承辦。

午餐會伊始,江院長就前期同學們通過線上渠道提交的問題進行解答剖析。江院長攜自己豐富的科研經曆與行業發展認知向同學們展述專業、職業現況,勉勵同學們對考研或工作有一個相對全面的認知,并在本科階段的學習實踐中逐步提升自身能力,做好充分準備。江院長形象地用一個圓表征人類的知識圈,她說:一個本科生就隻是掌握了圓圈中心的部分内容,那是人類已經掌握的知識;而一個研究生是在某一個專項領域裡又擴充了本科階段的知識,拓展了自身的知識内容;但是一個博士生是要拓展人類的整個知識圈,擴充整體的知識儲能。
師生進一步開展廣泛交流。20級建築類5班張可雯同學發出“如何邁開建築科研第一步?具體如何準備?”的疑問,江院長回應說,為了讀研可以樹立長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長遠來說就是要做好兩手準備:一是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對接科研;二是訓練動手和設計能力,對接應用。20級建築類1班楊佳慧咨詢說科研和設計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在本科低年級階段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從事科學研究?江院長說科研與設計并不是完全對立沖突的,從事設計前開展的調研和論證方案的過程都需要有大量的科學研究能力,而在開展科研工作時,借助設計手段能更好的對科研進行可視化的表達;科研是總結規律,而設計是創作,科研總結問題經驗,具有前瞻性,也可以為設計者提供預測。
18級建築學2班吳楚健提問:有些研究為了配合企業需要,優先考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甚至還聽說有一些人專門騙取政府資金,也有一些報道顯示實驗數據隻留在表面,我們該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如何找到平衡?江院長回應,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待科研本身:一是從國家到社會到學校學院,都極端重視和保護科研本身,國家出台各項政策,建立起逐漸完備的激勵機制,目的就是讓科研人員回歸科研本身,真切希望自主創新的科研成果能夠讓中國被卡住的脖子松一松,真正實現科技強國。二是同學們要充分認識到科研工作的社會屬性,我們的研究是要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群衆的,不能是隻停留在實驗室的數據,就像我們的設計不能是圖紙,最終要把他們落到大地上。三是同學們從現在起就要注意科研的嚴謹性和規範性,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人都要回歸本心,真正熱愛、自信又堅持。

陽春三月,乍暖還寒,熱肴佳語,暖了師生們的胃,也溫熱了一片憧憬美好未來的心,午餐會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結束。